(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好,我是沁沁!”本屆深圳文博會廣東展區(qū)內,廣州國家版本館具有AI智能語音交互特點的虛擬數(shù)智人“沁沁”與觀眾見面,身著古典服裝、神態(tài)優(yōu)雅的“她”向海內外觀眾介紹廣州國家版本館的各項亮點與特色。
記者了解到,“沁沁”的人物形象設計體現(xiàn)了豐富的嶺南文化元素,在接入AI大模型后既“能聽”又“能說”,還具有靈活百變的形態(tài)和應用場景,能與館內展示交互系統(tǒng)結合,為觀眾實時解答廣州國家版本館相關信息,領略其獨特魅力。
今年,國家版本館總分館整體參展第十九屆深圳文博會,并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文博會10號館設立專題展區(qū)。其中,廣州國家版本館(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立足嶺南文化,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印象文沁閣》畫冊、銅鑿剪紙非遺小擺件、通草畫、文沁香米、“綠水青山”銅藝擺件等20多件具有廣州分館特色和嶺南文化底蘊的“文沁好物”。
展位上,一盤米粒細長、香味濃郁的“文沁香米”吸引了許多觀眾。原來,文沁香米正種植于廣州國家版本館正前方的連片稻田,生長于廣州市北部的鳳凰山下、流溪河畔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獨具“文化味”。
多件極具嶺南特色的文創(chuàng)產品也為現(xiàn)場吹來一股“粵海風”?!队∠笪那唛w》畫冊聚焦文沁閣建筑風貌、園林景觀、藏品收藏等重點內容,精選項目具有特色、亮點的實景精美照片,帶領讀者跟隨鏡頭走進文沁閣,領略嶺南山水之美、傳世佳作之韻、文化殿堂之雅。
銅鑿剪紙非遺小擺件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剪紙的手法,創(chuàng)作以文沁閣外形為素材,融入嶺南地域特色風貌元素,以銅箔為紙,以鑿為刀,經過反復敲鑿制成,生動體現(xiàn)了佛山非遺技藝的精湛和嶺南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通草畫非遺文創(chuàng)則以館藏通草畫為參考,采用納米微噴技術在通草薄片上進行原樣復刻,最大限度還原作品的細節(jié),生動展現(xiàn)傳統(tǒng)嶺南民俗風情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西文化交流。
據介紹,自開館以來,廣州國家版本館聚焦版本收藏主業(yè),堅持全渠道全門類收藏歷史典籍等各類型版本,并特色收藏改革開放、嶺南文化、港澳臺、中醫(yī)中藥和音像資料等特色版本,構建廣州分館特色版本體系,同時加強對收藏的研究,推動版本收藏工作。
記者 黃楚旋
統(tǒng)籌:李賀 李培 蔡華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