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
2、關(guān)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資料圖)
3、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xué),故避而不敢見。
4、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5、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
6、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
7、”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
8、”飛應(yīng)諾。
9、譯文:劉備兩次去求見諸葛亮他都不肯出山來幫助自己,準(zhǔn)備再去一次。
10、關(guān)公說:兄長兩次親自去見他,也太過于殷勤,想是那諸葛亮有虛名,但其實也只是一個無用之人吧,所以故意不見你。
11、大哥何必一定要見他!劉備卻說:不,想當(dāng)年齊恒公想見東郭野人,不怎樣卻很有涵養(yǎng),何況,我今日是去見一位賢人?(賢人一般指有能力的人)張飛說:哥哥不必如此麻煩,他只是一個村夫,哪有那么厲害,今天哥哥不必去,他要是又不來,我就用一根麻繩把它捆來。
12、劉備罵道:“不得無禮!”今天我與云長去(關(guān)羽)張飛說:“兩位哥哥都去,我怎么能不去。
13、劉備有告誡他:”去后,不得無禮!張飛只好答應(yīng)。
14、擴(kuò)展資料:成語典故【作者】:陳壽,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xué)家。
15、【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1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17、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8、【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
19、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聘諸葛亮的故事。
20、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1、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顧茅廬 (《三國志》中的典故)劉備兩次去求見諸葛亮他都不肯出山來幫助自己,準(zhǔn)備再去一次。
22、關(guān)公說:兄長兩次親自去見他,也太過于殷勤,想是那諸葛亮有虛名,但其實也只是一個無用之人吧,所以故意不見你。
23、大哥何必一定要見他!劉備卻說:不,想當(dāng)年齊恒公想見東郭野人,不怎樣卻很有涵養(yǎng),何況,我今日是去見一位賢人?(賢人一般指有能力的人)張飛說:哥哥不必如此麻煩,他只是一個村夫,哪有那么厲害,今天哥哥不必去,他要是又不來,我就用一根麻繩把它捆來。
24、劉備罵道:“不得無禮!”今天我與云長去(關(guān)羽)張飛說:“兩位哥哥都去,我怎么能不去。
25、劉備有告誡他:”去后,不得無禮!張飛只好答應(yīng)。
26、呵呵,這是我自己的理解,文言文呢,有時候,會省掉很多東西。
27、劉備兩次去求見諸葛亮他都不肯出山來幫助自己,準(zhǔn)備再去一次。
28、關(guān)公說:兄長兩次親自去見他,也太過于殷勤,想是那諸葛亮有虛名,但其實也只是一個無用之人吧,所以故意不見你。
29、大哥何必一定要見他!劉備卻說:不,想當(dāng)年齊恒公想見東郭野人,不怎樣卻很有涵養(yǎng),何況,我今日是去見一位賢人?(賢人一般指有能力的人)張飛說:哥哥不必如此麻煩,他只是一個村夫,哪有那么厲害,今天哥哥不必去,他要是又不來,我就用一根麻繩把它捆來。
30、劉備罵道:“不得無禮!”今天我與云長去(關(guān)羽)張飛說:“兩位哥哥都去,我怎么能不去。
31、劉備有告誡他:”去后,不得無禮!張飛只好答應(yīng)。
32、呵呵,這是我自己的理解,文言文呢,有時候,會省掉很多東西。
33、三顧茅廬如果你這個翻譯不了的話,你看一看那個《三國演義》的,嗯,白話文版。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