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加工時,特別注意火候,鍋的溫度要嚴格把關,炒茶過程中,滾、抖、翻、炒一定要講究,要學會感溫、觀色、聞香、試味……”4月27日,在雷山縣福堯茶葉公司茶葉生產車間內,車間主任吳先福正忙著指導加工人員制茶技術。
今年47歲的吳先福出生在雷山縣西江鎮(zhèn)腳堯村,自幼深受“窮則思變,敢闖敢試、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腳堯精神所熏陶,小學畢業(yè)之后就三天兩頭往茶山跑,無論父親怎么勸都不肯讀書,就這樣跟著父親開始學習種茶、制茶。
(資料圖片)
好山好水出好茶。腳堯茶是前輩們以腳堯村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土質肥沃疏松、四季雨量充沛的氣候環(huán)境,以及鄉(xiāng)親們不懼辛勞、努力學習科技、堅持探索實踐后,生產出的一款高山富硒茶。
吳先福的父親吳秀明老人今年76歲了,但還在腳堯老家種植茶葉,依然沒有放棄對茶葉的研究?!安瑁俏覀兡_堯人的‘命根子’不僅讓我吃好、致富,還留給子孫后代留下家業(yè),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做好腳堯茶!”
做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2005年10月,吳先福進入雷山縣腳堯綠茶廠從事茶葉生產加工工作。十多年來,他一直記得父親的叮囑,始終堅持在一線生產中兢兢業(yè)業(yè)。為推動企業(yè)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強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他積極參與各種茶葉技術培訓,為做好做優(yōu)茶葉產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自己制作的產品獲得雷公山茶(清明茶)質量評鑒活動金獎等很多榮譽。
“茶葉加工是茶葉品質好壞的關鍵,提升業(yè)務能力是制茶人必備條件,所以我常常加班,車間內務親自指導,從試驗殺青,到揉捻,最后烘干到深夜……”吳先福說,茶葉加工工藝復雜,先是采摘茶青,自己每年都會定期到茶葉基地指導農戶選料和保存方法;回到公司,繼續(xù)指導加工人員制茶技術,盡管工作枯燥繁瑣,但是依然堅持認真用心做好茶?!?/p>
近年來,吳先福所在的雷山縣福堯茶葉公司,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茶園面積1500余畝,年支付茶農茶青收入近260萬元,帶動農戶500余戶,每年帶動季節(jié)性采茶等臨時就業(yè)近800余人。
一片葉子造福一方!如今,在雷山縣腳堯等村寨,和吳先福一樣用心做好茶產業(yè)的鄉(xiāng)親們,依靠種茶、管茶、采茶、加工茶、銷售茶,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興茶惠農,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賦予了腳堯茶極高的品質,口感特別好。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做好茶,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我們的優(yōu)質茶。”對于未來,吳先福眼里滿是憧憬與信心。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余天英
編審:吳國楨
統(tǒng)籌:楊光能
原標題:《用心做好腳堯茶——記黔東南州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雷山縣福堯茶葉公司茶葉生產車間主任吳先?!?/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