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區(qū)別分析:
(資料圖)
1、融資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幾個融資渠道。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募資,叫做IPO,都要出讓一部分股份,獲得新股東的資金。IPO得到的都是小錢,因為后邊還有大頭,就是可以不斷地增發(fā),每一次增發(fā)都能獲得一筆資金注入。除了股票,上市公司還可以發(fā)行債券融資,當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發(fā)債,但是從比例來說,上市公司發(fā)行的債券要多得多。不上市要想融資相對不方便些,股票不能公開交易,只能定向融資,吸引力不如上市公司。
并且,上市公司并購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很多公司想上市較難,間接上市就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將股票變現(xiàn),非上市公司變現(xiàn)難度大,且獲得的股份回報,遠遠不如上市公司。
2、公司構架不同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照完整的管理架構和管理制度來管理企業(yè),上市公司就不行了,要有完整的股東大會制度,完整的董事會、監(jiān)事會、董秘制度,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時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上市公司要按時披露信息。
3、對股東意義不同
大部分企業(yè)家,上市都是一個事業(yè)的節(jié)點,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是資本市場對一個企業(yè)家能力的認可。
1. 公司的股權結構發(fā)生變化。上市前公司的股權集中在機構和個人手中,上市后一大部分股權就要上市流通,進行交易,其表現(xiàn)形式就是股票。誰買了公司的股票誰就成為股東,就算公司的擁有者之一。重大決策不再是老板一個人拍腦門兒決定,有董事會和股東會等,咱們大家商量著來。
2. 嚴格的信息披露,公司很難再有秘密可言。從公司的基礎信息,到重大決策,再到財務數(shù)據等等,必須在相關平臺上進行公布,這一切投資者都要知道。不過有個時間的問題,披露之前還是嚴格保密的。這也是為什么炒股的人拼命買內幕消息,投資者總想早一點知道,因為此類消息往往意味著超額收益。
3. 來錢方式,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上市前,如果公司需要融資,一般來說都是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間接融資方式,借的錢有期限、有利息,是需要還的,還不上就處置你資產或者找擔保人。而上市則是直接融資,融的錢屬于長期借款,量大且沒有固定的還款期限。
4、公司知名度不同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后打開知名度快速增長。上市公司通常是有能力支付賬單和提供服務的證明。潛在的供應商和客戶在與上市公司打交道時會覺得比較安全。公開上市可以加強顧客、供應商、貸款人以及投資者公司的信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