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著流出了淚,也流出了幾分疲憊,你是因為感到了虛無?還是真的活得壓抑?年月把擁有變成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希望。幾多天真的理想,幾多找到是頹喪,沉默去迎失望,幾多心中創(chuàng)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但自殺卻是蓄謀已久。
(資料圖)
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自己。
張家界3男一女選擇自殺的方式,有人質疑,有人心痛,有人譴責,更多的是遺憾,五味雜陳。
1500米懸崖跳下,相當于500層樓高,太震撼了!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背景?誰是整個事件的幕后推手?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fā)生?
1. 真相的背后,一言難盡!
網傳消息稱,4月4日13時50分許,接天門山景區(qū)報告,有4名游客 (3男1女)在景區(qū)山頂西線玻璃棧道距離出口約10米處,翻越安全護欄跳崖。
其中3人跳下,1人被及時阻止后緊急送醫(yī),但因此人跳崖前已服毒,經搶救無效死亡。
四人在跳崖之前,同時服過毒!哀大莫過于心死,這是鐵了心要離開這個世界。
他們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背景?四名逝者遺體被找到后,身份也得以確認: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的也不過才34歲。
① 劉某永,男,出生于1989年,河南省沈丘人。性格內向,有事習慣自己扛。曾經結過婚,不過又離婚了,有一個13歲大的孩子。因為自家條件不好,目前孩子跟著母親一塊生活。
② 彭某軍,男,出生于1990年,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人。家庭貧困,未婚,性格內向少語,初中輟學,母親過世,家里還有年近七旬的父親,兩個哥哥,一個哥哥和嫂子都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③ 張某睿,男,出生于2000年,家中獨子。福建省德化縣上涌鎮(zhèn)人。事發(fā)前,這名跳崖的張姓男子家里也并沒有什么異常,不過他家庭情況不是很好,初中畢業(yè)后就在外打工,很少回家。這幾年獨自在廣東,事發(fā)之前,他還給他媽打過電話,說是要出去旅游了。
④ 陳某,女,出生于2000年,四川省內江市人。家中有4口人,除了父母之外,還有1名兄弟。她常年在外地打工,初中同學介紹,陳某性格開朗,還收留過流浪貓。之前在美容店上班,目前做什么工作,并不清楚。
根據媒體信息,女孩的第一條朋友圈是在當天凌晨3點發(fā)布的,發(fā)表的內容為“晚安世界,我決定要當一個睡美人啦”。
第二條朋友圈輕生意向就很明顯了,發(fā)表于當天下午一點多,而他們跳崖的時間是將近兩點,寫的是“你好世界,再見!
仔細看,天門山跳崖自殺的四個人詳細信息,會發(fā)現有三個共同點!
①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從他們戶籍信息來看,都是農村人。
② 幾位輕生者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背景一般,大都初中畢業(yè),常年在外打工,處于社會底層。常年奔波,生活艱苦,謀生困難,與家人聯系不太緊密。
③善良到令人心痛!都寫了遺書,說他們是自己不想活下去,不怪家人、朋友,不怪景區(qū),不需要任何人給他們承擔責任。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筆者根據其背景推斷:
四人或許本身工作上十分壓抑,生活上十分迷茫,敏感而自卑,又無處訴說與排解;親情關系又比較淡漠,有意無意開始疏遠。
圍繞自己的兩大支撐力量,工作關系和親情關系,都倒塌后,生活、生命變得毫無意義,逐漸陷入痛苦與抑郁,無法自拔。
靠自我拯救很難,于是在網上結交與自己相似低能量的自殺傾向者,互相鼓動,寫下遺書,一起網約跳崖,最后釀成無法挽回的心酸悲劇。
2.網傳兩大背后原因,有人操控,推波助瀾。
① 欠下網貸,無法償還,被逼走入極端。現在的社會人人壓力都很大,疫情三年收入降低,車貸房貸壓得人人喘不過氣來,網上有人說是網貸所害。
② 受到某種組織蠱惑,決意赴死。
據知情者透露,網上有專門的自殺群,相約解脫群等。每個約死群里都有好幾百人,他們來自天南海北,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研究如何才能毫無痛苦的自殺。
一個人對生活失去信心,或者沒有勇氣離開這個世界,但一群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在一起會彼此壯膽,共同行動。
這四人來自不同的地方,互不相識,是如何得知對方有輕生的念頭?是不是有某種因素在推波助瀾,從而加速了他們的自殺?如此堅定尋死,生前還喝了毒藥,或許跟他們加入這些自殺群受到鼓舞有很大關系。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希望相關部門盡快查找出真實原因,將兩種網絡黑暗操作者,深入挖掘,嚴厲打擊,以絕后患!
2. 事出有因,吸取教訓!
根據《2022年中國青少年自殺報告》的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平均每年有10萬名青少年死于自殺,其中,抑郁癥是青少年時期比較常見的一類精神心理障礙,也是導致青少年早早結束生命的首要原因。
2023年兩會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對于全國的青少年展開生命教育。因為很多青少年之所以會選擇輕生,可能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們在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還沒有樹立對于生命的正確價值觀。
也有人說,現在的社會貧富差距大,上學、就業(yè)、婚姻、醫(yī)療、養(yǎng)老,造成每個普通人尤其是家庭困難的年輕人心理壓力特別巨大,為了五斗米,常常精疲力竭。
“人間再好,下輩子也不來了!”
作為一名農村八零后,我不明白,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物質極度匱乏,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人們除了干活就是睡覺,卻活得干凈純碎,有滋有味。為何現在物質條件提高了,反而大多數人都活得無所適從?
或許,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家里條件不好的一批人,過早進入社會又沒學到一技之長,反而在飄蕩中由于環(huán)境原因,養(yǎng)成了高于自己能力的消費習慣,如果家里再缺失正確的引導教育,等揮霍完幾年青春后,真的就一輩子廢了,真心希望國家能有合適政策,引導這批迷茫無助的人 ,給他們一個未來和出路!
3. 寫在最后,與同齡人共勉!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攤開來看,揉碎來說,人生其實不過是一堆堆的苦難交叉,幸福如同泡沫,麻煩才是常態(tài)。
成年人必須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沒有多少人關注你飛得累不累,身邊人只看你飛得高不高?
我們應該學會向生活妥協,學會與自己和解。不要過多的精神內耗折磨自己,不必每件事情都去考慮它的價值。縱然我們的人生可以一眼望穿,能夠選擇活下去,我認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勇士。誰又不是茍且偷生呢?
@眾生百態(tài)2022四名年輕人的選擇,造就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令人感慨萬千!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愿所有艱辛負重的人們,走出困境,未來可期!
對于今日話題,您怎么看呢?
感謝您閱讀!歡迎您點贊留言,收藏轉發(f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