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下內容整理自清華大學《數智安全與標準化》課程大作業(yè)期末報告同學的匯報內容。
第一部分:涉疫數據分類及問題剖析一、涉疫數據分類我們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構建數據圖譜,將涉疫數據分為三個大類,八個小類,共分為50項數據。對具體數據的應用分析,以及不同涉疫數據對于不同涉疫主體的歸屬和處理活動分析。涉疫數據在不同涉疫主體之間存在復雜的流動關系,我們構建了一個在國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地方政府部門、個人群體以及相關企業(yè)之間的涉疫數據流動網。主要分為橫向流動和縱向流動兩個方面,具體的數據,流動的內容,以及流動的行業(yè),如上圖所示。二、涉疫數據問題剖析根據涉疫數據的分類以及流動的特點,總共挖掘出三類應用安全問題:第一類,技術問題。涵蓋數據處理的全流程: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加工與應用和數據銷毀。第二類,法律政策問題。四個方面:法律政策存在短板、法律責任主體不明、法律政策落地困難和法律監(jiān)督效果欠佳。第三類,人因問題。三個方面:信息傳輸人員的保密素質較低、網絡安全技術處理能力較差以及信息呈報和協(xié)同機制不完善。第二部分:國內外疫情數據開放與應用情況一、國內外疫情數據開放情況如圖所示,國家對公共數據開放工作高度重視,“綱要”中提出優(yōu)先推動衛(wèi)生、交通、氣象等高價值數據集向社會開放。二、國內外疫情數據應用情況國內部分城市開設公共服務數據開放平臺,比如圖中所展示的深圳市、廈門市政府都為疫情數據開設了專題欄目,方便用戶查找與獲取核酸檢測點等。國外疫情數據開放平臺都提供了一些新冠疫情數據下載的服務。國外也有一些對于疫情數據的學術研究成果,例如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結果表明,建立跨部門協(xié)作網絡,對全州的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是有益的,因為這樣有助于快速應對不斷變化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各國也有其他一些數據創(chuàng)新利用活動,包括提供接觸者追蹤的應用程序和技術挑戰(zhàn)賽等,目的也是為了探索新冠疫情數據如何改善公共服務,影響公共決策,以及增進公共利益。對國內外疫情數據開放平臺進對比,可以看出,在數據來源與開放程度的方面還存在一些差異,由于現(xiàn)在開放政策的影響,國內一些數據平臺更新的數據會有一定的改變。第三部分:涉疫數據安全應用的具體措施與方案針對前兩部分的分析,我們提出層次化的解決方案,具體包括五個層面:國家層面、法規(guī)層面、產業(yè)協(xié)同層面、技術層面和個體層面。一、國家層面國家應當通過事前構建小到規(guī)則和原則,大到制度框架來預防各類的信息侵權。二、法規(guī)層面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該妥善的平衡公權力和私權利之間的關系,確保信息收集遵循目的性、適當性和損失最小原則,使得信息全生命周期處理流程更加的透明化和規(guī)范化。三、產業(yè)協(xié)同層面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全民抗疫的一體化疫情防控管理平臺,推動社會治理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持續(xù)提升。四、技術層面積極研發(fā)并充分利用前沿技術,完善涉疫數據處理中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機制與系統(tǒng)功能,將數字化技術貫穿于信息收集、存儲、利用、披露以及銷毀的全生命周期不同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信息的匿名化傳遞。五、個體層面提高個人信息安全的防護意識,做好事前安全預防,在公民中采取電視新聞、自媒體等方式,進行一些常態(tài)化的宣傳、強調以及法律普及。此外,每個公民都應該牢牢的樹立信息安全意識,做到不侵犯、不傳播他人涉疫隱私信息。信息收集方也要注意合法合規(guī)的去收集所需信息,并且做好信息保密。根據數據控制多主題的權責,我們劃分總結了涉疫數據安全應用的政企學研分工圖譜。第四部分:參考文獻最后,這是我們的參考文獻,謝謝各位!編輯整理:陳龍